李老太太愣了下,下意识地想摇头,可闻着那甜香,拒绝的话到嘴边又说不出口。
她小女儿赶紧接过来,笑着道谢:“谢谢祝小姐,您太客气了。”
“不客气,邻里邻居的。”祝铮目光落在宝柱身上,也笑了笑,“宝柱哥也在啊。”
宝柱点点头,没说话,转身进了屋。
李老太太看着那盘饼干,心里更不是滋味了。
她一边觉得这姑娘太“讲究”,一边又忍不住盯着那金黄的饼干咽口水。
“妈,尝尝?”小女儿递过来一块。
李老太太瞪了她一眼,可手却伸了过去。
饼干放进嘴里,甜丝丝的,带着股果香味,比供销社卖的硬糖好吃多了。
“哼,也就这样。”她嘴硬道,“不如咱老家的红薯干实在。”
祝铮没听见她的嘀咕,正指挥着工人把最后一盆龟背竹摆好。
阳光透过落地窗照进来,落在绿植上,映得客厅里一片生机。
她靠在沙发上,看着焕然一新的家,心里暖洋洋的。
隔壁,李老太太啃着饼干,看着自家灰蒙蒙的窗户,忽然叹了口气。
她这辈子总说“吃苦才是福”,可真看着别人轻轻松松过上好日子,心里那点酸溜溜的滋味,怎么也压不住。
宝柱坐在屋里抽烟,听见母亲又在跟妹妹念叨“还是农村好”。
他狠狠吸了口烟,心里叹了口气,谁不想过好日子呢?
但他没祝铮那本事,只能守着老婆孩子,还有陈家那点家业,在母亲的抱怨声里过一天算一天。
祝铮回到客厅,看着焕然一新的屋子,心里盘算着该请人来暖房了。
她走到电话旁,先给林秀琴打了过去。
“林太太,我这洋楼装修好了,想请您和几位朋友来暖房,您看明天下午有空吗?”
“哟,装好了?”林秀琴在电话那头笑着说,“肯定有空啊,正好我也想看看你那地暖到底有多神奇。”
挂了林秀琴的电话,祝铮又给周太太和另外几位常来美容院的太太打了电话,大家都欣然应允。
第二天下午,洋楼里格外热闹。
王师傅早早地就把车停在门口,等着接各位太太。
祝铮则在屋里忙着布置,客厅的茶几上摆着刚做好的点心和水果。
没过多久,林秀琴就带着几位太太来了。
刚一进门,大家就被屋里的温暖惊到了。
“哎哟,这屋里可真暖和!”周太太脱下外套,笑着说,“外面冻得人直哆嗦,进来一下子就缓过来了。”
“可不是嘛。”另一位张太太也说,“我还以为得裹着棉袄说话呢。”
祝铮笑着招呼大家坐下。
“快坐,我这装了地暖,屋里温度能保持在二十度左右,穿件羊毛衫正合适。”
大家这才注意到,脚下的地板是热的。
张太太好奇地伸出手摸了摸地面,惊讶地说:“这地板是热的?难怪这么暖和,这就是你说的地暖?”
“对。”祝铮说,“在地板下面铺了管道,通热水循环,整个屋子都能暖和起来,比烧煤炉干净又省事。”
林秀琴走到窗边,瞧了瞧外面冰天雪地的景象,心中的惊愕怎么都止不住。
“暖气片都没开啊?光靠地暖就这么热?”
“是啊。”祝铮给大家倒上水,“这地暖热度均匀,每个角落都暖和,不像煤炉,就跟前那一片热乎。”
几位太太在屋里转了转,一边看一边赞叹。
周太太走到客厅中央,跺了跺脚下的纯羊毛地毯:“这地毯踩着真舒服,还是进口的吧?”
“嗯,是托朋友从国外带回来的。”祝铮顺口胡诌道。
张太太摸着沙发扶手说:“你这家具也选得好,西式的风格,跟这洋楼特别配。”
正说着,系统提示音突然响了:【洋楼客厅暖房打卡成功,奖励:进口咖啡机一套(已送达厨房)。】
祝铮立马走进厨房,果然瞧见了那台崭新的机器,二话没说就开始倒腾咖啡。
不多会,她端起几杯咖啡回到客厅。
“各位尝尝这咖啡,是朋友从国外寄来的,味道还不错。”
大家端起咖啡杯,抿了一口,纷纷称赞:“这咖啡比供销社卖的速溶咖啡香多了。”
聊了一会儿,周太太突然说:“小铮,你这地暖真是不错,我家那房子冬天跟冰窖似的,孩子总感冒,也想装一个,你这装修队靠谱吗?能不能介绍给我?”
“我也想装。”张太太也说,“我家那位老说煤炉烟大,呛得他咳嗽,有这地暖就不用烧煤炉了。”
祝铮笑着说:“没问题,我这装修队手艺挺好的,我把队长的电话给你们,你们直接联系就行。”
林秀琴在一旁笑着说:“你们啊,这是又被小铮种草了吧?我早就说过,她这洋楼装得肯定好。”
大家都笑了起来。
张太太看着屋里的绿植,好奇地问:“这寒冬腊月的,你这花怎么养得这么好?我家的绿萝早就冻死了。”
“有地暖啊。”祝铮说,“屋里温度合适,植物也长得好。这些都是昨天刚送来的,看着精神吧?”
“精神,太精神了。”周太太说,“绿油油的看着就喜庆,我家也得买点绿植摆着。”
正说着,就听见院墙外传来李老太太的声音。
原来她又扒着篱笆往这边看呢,嘴里还嘟囔着。
“这么多小汽车停在门口,又是来巴结那华侨姑娘的吧?我看她就是会折腾,正经日子不知道过。”
她的小女儿在一旁劝道:“妈,人家请朋友来做客,关咱们啥事儿,快回去吧。”
“我就看看怎么了?”李老太太说,“你看那水晶灯,晃得人眼睛疼,得费多少电?这要是在农村,够买半年的煤油了。”
屋里的几位太太隐约听见了外面的声音,都忍不住笑了。
林秀琴凑到祝铮耳边小声说:“这老太太还挺有意思,这几天没少在墙外听动静吧?”
祝铮无奈地笑了笑:“甭管她,咱们聊咱们的。”
大家又聊起了美容院的事,张太太说:“小铮,你那美容院的精油效果真好,我用了半个月,皮肤都嫩了不少,下次再多给我留点。”
“没问题。”祝铮说,“安德森那边又寄来一批原料,我正打算做一批新的精油呢。”
周太太好奇地问:“安德森?就是那个美国的供应商?”
“对。”祝铮说,“我现在主要的护肤原料基本都从他那进口的。”
大家听着祝铮和安德森的合作,都觉得她本事真大,一个年轻姑娘,刚从南洋回来就能把生意做得这么大。